2009年受到金融风暴影响使得低价产品成为太阳光电市场的主流,导致欧美业者因为生产成本竞争优势不及亚洲厂,使得订单纷流向亚洲,其中又以太阳能电池最为明显,台系太阳能电池业者产能在第3季陆续达到满载,大陆业者则被视为是主导模块价格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了庄严承诺,这意味着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将成为未来中国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了庄严承诺,这意味着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将成为未来中国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作为能源工作的主管部门,国家能源局明年将继续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快清洁能源发展。从这份由权威部门组织能源届人士评选的十大能源新闻中,可以清晰地看出2009年中国能源领域发生的新变化和取得的新进展。关键词之五:能源改革 此次评选的十大能源新闻中,成品油税费改革方案正式实施位列第八位。但发展清洁能源,既是应对气候变化所需,也是应对危机培育新兴增长点的需要,中国不能错失这个机遇。这位负责人说,根据现有的能源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和能源需求增长趋势,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这个目标难度很大。
2009年12月30日公布了2009年十大能源新闻。关键词之四:国际合作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建成投产中俄历经十五年谈判正式签署原油管道等一揽子合作协议,中俄原油管道俄境内段和我境内段工程先后于4月、5月开工两条新闻,集中反映了2009年能源国际合作的成果。但至今中国似乎从未有过明确的石油战略,这一战略只是内涵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能源的中长期战略之中。
石油战略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石油行业是国民经济体系的一部分。油价高涨,为老帝国遏制新兴大国提供了机会。俄罗斯能源专家日兹宁曾指出:和世界石油资源的分布相比,石油运输线的分布更加不均匀。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总人口约为56亿,其中,以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总人口和中东国家的人口总量接近30亿。
由于中国总人口规模大,能源消费总量就大,占世界总量比重不断上升。几年前华尔街日报上的一篇文章指出:石油价格的持续攀升的困局绝不仅仅是供与求的暂时震荡,搅动能源领域的还有西方消费国和石油供应国之间权力的持久转移。
强劲的需求将给世界能源市场带来空前压力。一旦出现政治风险,大国可能不会选择封锁运输通道的方式,但很可能对承担中国原油运输任务的国外运输公司经济制裁,这就等于封锁了中国的运输通道。作者为中国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研究员 管清友新世纪十年中,世界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能源领域也概莫能外。如果今后中国人均能源消费水平达到世界人均水平,中国能源总消费量占世界总量比重就会从2005年15%达到2030年的1/5以上,先是超过欧盟25国,不久还会超过美国。
其二,观察世界能源格局的现状与趋势,我们无法轻松。中国的天然气探明可采储量仅占中国化石能源可采储量的1.48%,并且比国外产气国的勘探开发成本高得多。道达尔公司对未来能源构成的预测是,石油到2030年仍是主要能源,天然气、煤炭和其他能源三足鼎立,化石燃料占能源比例从2006年的81降到75%。正如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项目主管王雅平在其《中国走向海洋化》中所言,中国走向海洋化的过程是全方位的——太平洋、印度洋、南海——既有对政治力量的角逐,又有对能源、领土等根本利益的争夺。
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构成是中国必须面对的现实,清洁利用煤炭是中国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在20世纪初的一轮经济繁荣周期,新兴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需求强劲。
能源消费国必须学会提高能效,减少排放,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减少对能源出口国的依赖。近东石油管道的历史证明,从1931年世界第一条石油运输管道开始使用到现在为止,八条国际能源运输管线中的每一条都曾经(至少一次)被关闭过。
其一,进入新千年,能源市场上发生了新一轮的石油权力交替:权力从石油消费国向生产国转移。二战结束以来,工业化世界依赖稳定和廉价的原油供应推动经济增长。低碳经济规则将逐渐成为新的能源规则、经济规则,其含义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不能以危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为前提,发展不仅要对当代负责,也要对历史和未来负责。其三,气候变化所导致的灾难后果要求人类必须进行一场低碳能源革命,以便将全球升温控制在2摄氏度内。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能源战略来实现国家能源安全?目前,世界能源格局已经并将继续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简而言之,中国的石油战略可以总结为:对外——鼓励企业走出去,获取国际资源,保障供应安全。
运输通道安全不仅仅是能源战略的一部分,也是中国海洋化的一部分,更应当是中国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埃克森·美孚公司的预测表明,到2030年,天然气、煤炭和核能是美国的主要能源。
到2050年,煤炭虽然可以降到50%—60%(目前为70%),但总量仍会不断增加。运输安全分为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运输方式的安全。
中国的煤炭储量丰富,煤炭现在以至将来(直到2050年或更晚)依然是中国的主要能源,能源增量依然要依靠煤炭来解决。面对残存于东亚地区的雅尔塔体系,面对似有似无的三条岛链封锁,面对海盗出没、航道狭窄的马六甲海峡,中国有必要谋划地缘政治关键区域,保障运输通道安全。
根据多家机构的预测,到2050年,我国的石油需求将达到7.6亿吨左右。虽然国产天然气的产量仍有上升空间,但未来天然气消费将主要依赖进口。欧盟则是天然气、煤炭、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各占较大比例。资源民族主义的思潮之下,产油国加紧了对石油资源的控制。
清洁利用煤炭是必然选择中国的能源战略,需要放到世界秩序重建和中国崛起这两个宏大的历史事件中去观察。西出印度洋的通道不仅只有马六甲海峡,还有印尼的巺他海峡、龙目海峡、玛卡瑟海峡,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伯斯尼港,孟加拉国的吉大港,泰国的克拉地峡等等
西出印度洋的通道不仅只有马六甲海峡,还有印尼的巺他海峡、龙目海峡、玛卡瑟海峡,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伯斯尼港,孟加拉国的吉大港,泰国的克拉地峡等等。埃克森·美孚公司的预测表明,到2030年,天然气、煤炭和核能是美国的主要能源。
在郑和下西洋六百年后,2008年底,中国海军已经远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迈出了海洋化的实质性一步。运输安全分为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运输方式的安全。
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中国应该拥有一个怎样的能源战略来实现国家能源安全?目前,世界能源格局已经并将继续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低碳经济规则将逐渐成为新的能源规则、经济规则,其含义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不能以危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为前提,发展不仅要对当代负责,也要对历史和未来负责。新能源尚无法在二十年内取代传统的化石能源。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中国天然气消费潜力很大。
在未来的数十年内,约有30-50亿人口将陆续步入工业化和现代化。2008年,中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煤炭依然是中国最主要的能源。对内——国有体制保障供应,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石油依赖。
其二,观察世界能源格局的现状与趋势,我们无法轻松。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构成是中国必须面对的现实,清洁利用煤炭是中国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